编者按:年3月27~31日,第33届亚太肝脏研究学会年会(APASL)于日本京都隆重举行。会上,医院胡爱荣教授团队聚焦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领域的多项最新研究成果入选大会交流。《国际肝病》特邀团队介绍报告精彩内容,继上期“基于壳多糖酶3样蛋白1(CHI3L1)的HBV感染免疫耐受期肝脏严重程度预测模型”分享后,本期介绍“SOF/VEL治疗基因6型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疗效”研究内容(摘要编号:P-)。
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是慢性肝病、肝硬化、肝细胞癌和肝脏相关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和经济负担。随着直接抗病毒药物(DAAs)的广泛应用,慢性丙型肝炎(CHC)的治疗前景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全口服DAAs不仅显著降低了HCC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而且在患者中实现了超过90%的持续病毒学应答率(SVR)。其中索磷布韦/维帕他韦(SOF/VEL),是首个获得批准的全口服、单片、泛型治疗方案,对基因型1~6、混合感染和未知基因型的病例均有很高的疗效。在我国,HCV基因型包括1、2、3及6四种类型,其中基因1型占多数(49.2%),其次是基因2、3、6型,分别占22.4%、16.4%和11.9%。但基因型3和6的流行率有所上升,特别是在我国大陆南部地区。
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