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APASL特邀丨黄丽虹教授中国香港地区肝 [复制链接]

1#
北京比较好雀斑医院         http://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598817.html

编者按:肝纤维化是存在于大多数慢性肝脏疾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其本质是慢性肝病过程中一种可逆的肝组织损伤过度修复反应。中国香港地区慢性病*性肝炎肝纤维化流行病学数据变化对实际有何指导意义?如何评估持续进展性肝纤维化患者?人工智能能否提高肝脏结节检出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接受结肠镜检查能否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在本次APASL大会中,中国香港中文大学*丽虹教授就以上话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国际肝病》对*丽虹教授进行专访作如下报道。

PosterH-34:-年基于HADCL数据库中国香港地区慢性病*性肝炎患者疾病负担发展趋势

医院管理局数据协作实验室(HADCL)数据,评估香港地区年至年慢性病*性肝炎(CVH)队列中疾病负担的长期变化趋势。研究共纳入例CVH患者,其中-年、-年、-年和-年分别新诊断例、例、例和例CVH患者。在最早(-年)和最晚(-年)的时间段,CVH患者中发现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比例分别为22.4%和16.6%。

*丽虹教授:本研究基于HADCL数据库,分析了医院看病的患者。在-年,口服抗病*药物刚开始普及,受众率不高,甚至很多患者是自备药,因此整体的抗病*治疗比例低,进展期肝纤维化的比例较高。-年,拉米夫定和恩替卡韦逐渐可及,肝纤维化在CVH人群中有明显改善。而在随后的10年间未出现明显的改善,我认为有如下2点可能:1.肝纤维化或肝硬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会增高;我们随访的香港地区CVH人群队列年龄不断增长,这是导致肝纤维化患者人数增多的原因之一。2.在~年期间,我们筛查了大量患者,很多新患者进入了HADCL数据库,很多患者尚未开始或刚刚开始治疗,因此肝纤维化病情还未得到充分改善。在后续的随访中,我们会不断扩大HADCL数据库队列人群,计划在未来的4~5年再进一步做比较,评估肝纤维化人群比例是否稳定。

对接受长期抗病*治疗后肝纤维化仍持续进展的患者,应该如何评估和管理?

*丽虹教授:这类患者的评估和管理对于临床医生而言是一个挑战。口服抗病*药物的患者出现肝纤维化明显改善的比例可达70%~80%;但仍有20%~30%的患者肝纤维化病情无法得到有效控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年龄的增加,另一方面是由于糖尿病、肥胖等代谢性相关风险因素。因此,对这部分患者的健康管理格外重要,例如在病*抑制良好的基础上,需要将糖尿病等合并症控制在理想范围,否则会出现糖尿病导致的脂肪肝,从而加重肝纤维化。另外,对代谢因素的定期筛查和评估,也有利于肝纤维化的控制。

PosterG-14:-基于HADCL数据库香港地区CVH患者CT影像的深度学习

研究者利用HADCL数据库,共搜集香港地区例CVH受试者实验室检查、诊断和药物治疗数据,利用机器模型分析CT影像以评估肝脏结节诊断的准确率。研究方法为首先在CT图像开放数据集DeepLesion中检测模型性能,再与3DCE、MVP和MULAN三种现有方法进行横向对比,结果发现该机器模型在CVH人群中发现肝脏结节方面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丽虹教授: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通过影像学准确诊断1cm以上的肝脏结节,已可以完全实现。但对于1cm以下的肝脏结节,当前即使应用增强造影,在部分情况下也无法确定。因此我们课题组着眼于人工智能深度学习,通过电脑分析CT影像,对肝脏结节表现的特定形式进行总结。另外,在当前临床实践中,如果对部分结节无法确定,我们通常可以2~3个月后再行肝脏的影像学评估,观察结节变化。如果结节变大,则恶性可能性大;如果结节大小稳定,通常为良性结节。

PosterQ-31:NAFLD患者结肠镜筛查与结直肠癌发病率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研究于-年,纳入例年龄≥40岁的香港地区NAFLD患者,进行结直肠癌发病率长期随访。结果发现,接受结肠镜检查的NAFLD患者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低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年龄≥50岁或患有糖尿病的患者。

*丽虹教授:NAFLD患者接受结肠镜检查,及时检出结直肠腺瘤等癌前疾病并采取镜下治疗措施,是这一人群结直肠癌发生率显著低于普通人群的主要原因。在行结肠镜时,如果发现息肉病变,无论大小,我们均会进行镜下切除,同时通过病理检查确定良恶性。结直肠息肉的切除可有效预防5年后结直肠癌的形成。

(来源:《国际肝病》编辑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