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治白癜风医院比较好 https://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脐带血、外周血、脂肪及肝脏等器官间质和结缔组织中。
因其具有超强增殖分化能力和免疫调节作用,及低免疫原性,临床较易制备等诸多优点,使其成为近年来肝病治疗研究热点。
传统方法干预肝炎效果不理想
自身免疫性肝炎(autoimmunehepatitis,AIH):主要指因肝细胞自身免疫反应而导致肝脏实质炎症性疾病,从实验室检查观察到自身免疫性抗体阳性,免疫球蛋白G和(或)Y-球蛋白升高,且肝组织病理中可以看到界面性肝炎等特征性病变。
肝炎患者不治疗或治疗效果较差,该疾病将会发展为肝硬化、肝功能衰竭。药物干预是肝炎传统干预手段,但预后较差,效果不理想。而病情严重时则需进行肝移植手术,但因供体缺乏,且治疗费用较高限制了广泛推广。
近期,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关于组织“病*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年度课题申报通知,制定适合我国国情重大传染病临床干预方案和防控策略,为降低发病率、衰亡率提供科技支撑。因此,寻找新的有效干预肝炎方法迫在眉睫。
干细胞疗法为干预肝炎提供新思路
由于干细胞来源广,创伤小,不涉及伦理学问题,其除造血支持和自我复制外,还具免疫调控特点。近年来,干细胞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肝纤维化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者通过肝炎小鼠模型实施干细胞干预后,小鼠ALT、AST水平及Knodell评分显著降低。
近年来干细胞疗法对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移植物抗宿主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多发性硬化等临床干预均取得良好效果。由此提示,干细胞疗法可能成为干预肝炎新靶点。
干细胞疗法可调节肝炎患者Treg/Th17细胞平衡
肝炎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众多研究者一致认为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引起调节性T细胞(Treg)功能障碍,导致自身反应性T、B淋巴细胞活化,攻击肝细胞导致肝脏发生炎症、坏死及凋亡,且进一步发展为纤维化。
Treg是CD4+T淋巴细胞一个亚群,通过上调抑制性细胞因子IL-10和TGF-β水平,抑制效应T细胞增殖活化,维持免疫稳态,在维持机体免疫耐受中有重要作用。目前多项研究表明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障碍是肝炎发病机制之一。
而Th17细胞是促炎性细胞,通过分泌IL-17促进中性粒细胞清除病原体,增强组织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从而上调机体免疫反应,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Treg和Th17细胞在多种组织中共同存在与相互抑制且存在动态平衡,其平衡对于免疫稳态维持起到重要作用。
若比例失衡将引起免疫紊乱,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因此Treg细胞和Th17细胞失衡可能是肝炎致病机制之一,而成功免疫抑制方案可以恢复Treg和Th17细胞比例平衡和功能。
下图1:检测结果显示,肝炎患者单纯PBMC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明显降低(3.±0.vs1.±0.,P0.05),CD4+IL-17A+Th17细胞明显升高(1.±0.vs3.±0.,P0.05。
图1:干细胞调节AIH患者Treg/Th17平衡
下图2:检测结果显示,干细胞显著上调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1.±0.vs.4.±0.,P0.05),显著降低CD4+IL-17A+Th17细胞水平(3.±0.vs.1.±0.,P0.05),并呈剂量依赖性。
图2:干细胞上调AIH患者CD4+CD25+Treg细胞比例
下图3:检测结果显示,肝炎患者Foxp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1.±0.vs0.±0.,P0.05),而RORC表达水平显著升高(1.±0.vs2.±0.,P0.05)
图3
下图4:检测结果显示,肝炎患者外周血单纯PBMC培养液中IL-6和IL-10明显升高。
图4
年1医院科研室开展了干细胞疗法干预56例肝炎患者临床研究,数据显示干细胞干预后4周多数患者食欲和体力改善明显,纳差、乏力等症状消失、腹水消退,术后8周血清白蛋白升高、凝血功能改善,术后12周肝脏储备功能较干预前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干细胞疗法主要是通过三种机制有效干预肝炎疾病,即平衡调节、基因表达及分泌因子。以上研究表明Treg细胞数量和功能障碍是肝炎发病机制之一,而Th17细胞是促炎性细胞,可增强组织炎性反应和组织损伤,上调机体免疫反应参与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
研究证实,干细胞疗法能够调节Treg和Th17动态平衡,维持机体免疫稳态,可以有效修复肝损伤、改善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肝脏储备功能,提高肝炎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期。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转发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