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点通求职招聘交流QQ群 http://www.ommoo.com/news/20211018/116116.html悉尼科学家首次发现了一种导致肝纤维化(瘢痕形成)的蛋白质,这为开发新型肝病治疗铺平了道路。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必经的病理阶段,是肝脏自我损伤修复的表现。能够引起几乎各种慢性肝病的因素均可引起肝纤维化,其病因大致可分为感染性、先天性代谢缺陷、化学*物性、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肝纤维化表现为肝内细胞外间质成分过度异常地沉积,并影响肝脏的功能。到最后,若不采取肝移植,这些患者就只能等着肝功能逐渐衰竭。因此,找到有效药物治疗手段抑制或逆转肝纤维化迫在眉睫。
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很复杂,涉及多条信号通路的改变以及多种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而在基因水平上,悉尼Westmead医学研究所的JacobGeorge教授和MohammedEslam博士领导的国际研究小组曾报道,与肝纤维化有关的常见遗传变异位于第19号染色体上,介于IFNL3和IFNL4基因之间。
在此基础上,该团队利用最先进的遗传和功能分析,分析了例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样本,以确定负责肝纤维化的特异性IFNL蛋白。最终确定,随着损伤,炎症细胞从血液向肝脏的迁移增加,增加IFNL3的分泌和肝损伤。并且,这种蛋白的表达个体化差异很大。
这项发现无论在诊断还是治疗上均有重要意义。
一方面,早期通过监测IFNL3蛋白的水平,将有助于预测个体肝脏疾病的风险,可早期干预和改变生活方式。
另一方面,通过开发出基因药物来控制IFNL3的水平,治愈肝纤维化将不再是难题,并且甚至可以用在其他器官如心脏、肺和肾脏的瘢痕形成的治疗上。
这一发现在减轻未来肝病负担方面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