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纤维化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解读 [复制链接]

1#

近年来抗HCV药物迅猛发展,规范用药可以使得90%以上患者实现持续病*学应答(sustainedvirologicalresponse,SVR),丙型肝炎是目前世界上唯一有特效药物而可以治愈的慢性病*性肝炎。上篇文章介绍了《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中对丙型肝炎流行病学和预防、丙型肝炎诊断的更新,本篇接着为大家介绍指南中规定的丙型肝炎抗病*治疗与监测随访。

丙型肝炎的抗病*治疗

抗病*治疗适应证及目标所有HCVRNA阳性的患者,不论是否有肝硬化、合并慢性肾脏疾病或者肝外表现,均应接受抗病*治疗,治疗目标为清除HCV,获得治愈,清除或减轻HCV相关肝损伤和肝外表现,逆转肝纤维化,阻止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肝衰竭或肝细胞癌(HCC),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预防HCV传播。本版指南增加治疗终点定义:抗病*治疗结束后12周或24周,采用敏感检测方法(检测下限≤15IU/mL)检测血清或血浆HCVRNA检测不到,即获得持续病*应答率(SVR12或24)。

抗病*治疗药物及方案抗病*治疗已进入DAAs时代,泛基因型药物或方案:①索磷布韦/维帕他韦;②格卡瑞韦/哌仑他韦;③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④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我国HCV基因1b型患者多见,基因特异性方案包括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来迪派韦/索磷布韦、奥比帕利以及达塞布韦等。在指南更新之际,上述多数药物均已在我国获批上市,目前,索磷布韦/维帕他韦已列入国家医保基本药品目录,来迪派韦/索磷布韦、艾尔巴韦/格拉瑞韦已纳入医保目录。

特殊人群抗病*治疗失代偿期肝硬化或曾有失代偿病史的患者可选择来迪派韦/索磷布韦、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泛基因型)、索磷布韦联合达拉他韦(泛基因型),并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以选择艾尔巴韦/格拉瑞韦、格卡瑞韦/哌仑他韦或索磷布韦/维帕他韦治疗。治疗失败的患者可选用索磷布韦/维帕他韦联合利巴韦林再治疗,新近报道索磷布韦/维帕他韦/伏西瑞韦治疗应答率可达97%。12岁以上青少年或者体重超过35kg患者,HCV基因1、4、5、6型感染可选择索磷布韦/来迪派韦治疗;HCV基因2~3型感染予以索磷布韦联合利巴韦林治疗;体重超过45kg,HCV基因1~6型感染,可应用格卡瑞韦/哌仑他韦。12岁以下儿童,目前尚未有推荐的DAAs。

监测与随访

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进行疗效监测和安全性监测建议在抗病*治疗的基线、治疗第4周、治疗结束时、治疗结束后12周或24周检测HCVRNA,同时注意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性,特殊人群有合并用药者,应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对于未治疗或治疗失败的患者,建议以无创诊断方式每年复查一次、评价肝纤维化的进展情况。对于进展期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患者,无论抗病*治疗是否获得SVR,均应该每6个月复查一次腹部彩超和血清甲胎蛋白,筛查HCC的发生。

年WHO更新的《慢性HCV感染患者的管理和治疗指南》建议的丙肝医疗服务实施模式

目前丙型肝炎患者大多数为被动筛查(术前、产前检查、健康体检和入院常规检查)发现,只有少部分为主动筛查,即有症状才筛查,但大多临床症状非常不典型。并且很多患者确诊时已有晚期肝癌,错过了DAA的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HCV感染的研究重点已经从“被动式的发病再治疗”转移到“预防筛查,提早确定潜在患者”上。HCVRNA和HCV核心抗原可作为HCV感染的早期筛查指标,并且可以判断患者是否为现症感染,对丙肝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内容来源:中华医学网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