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那个割肝救儿、获得年感动中国人物的“暴走妈妈”陈玉蓉吗?没错,就是她,一位曾身患重度脂肪肝的患者,在得知儿子患有先天性肝功能不全的情况下,为了挽救儿子生命,使捐肝成功,她毅然决然地每天暴走10公里,在短短七个月的时间里,她的脂肪肝竟然消失了。这个故事随后也被改编拍成电影——《暴走妈妈》[1]。
(陈玉蓉:图片来源于网络)
我们在感叹母爱伟大无私的同时,也惊叹于这医学奇迹的出现!这在当时虽然是个例,但也印证了运动治疗对于脂肪肝的积极作用。在终回之际,我们特别整理了一份源自专家建议的针对脂肪肝的运动“套餐”,为包括小赵在内的脂肪肝患者送上福利,赶紧阅读收藏吧!
运动与脂肪性肝病(ALD)
运动疗法作为经济、简单的治疗方式越来越受到患者的认可。对于ALD患者,需要纠正自身的不良生活方式;超重/肥胖者需减轻体质量特别是减少腰围并防止体质量反弹[2]。
①建议患者采用中等量有氧运动(如骑自行车、快速步行、游泳、跳舞等),每周4次以上,累计时间~min,运动后靶心率>(-年龄)。
中等量有氧运动
1、骑自行车
2、快步走
3、游泳
4、跳舞
每周最好进行2~3次轻或中度阻力性肌肉运动(举哑铃、俯卧撑、弹力带等),以获得更大程度的代谢改善。空腹血糖(FPG)>14mmol/L、血糖波动较大、有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以及心肾等器官严重并发症者不宜剧烈运动[3]。
举哑铃
俯卧撑
弹力带健身
②建议已经达到短期体质量减轻目标的肥胖相关ALD患者,应该实施长期(≥1年)体质量逐渐下降和维持计划。建议患者每月随访1次,鼓励持续监测体质量(每周或更频繁),参加高水平的体力活动(~min/周)。
运动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
合理、合适的运动对于NAFLD的防治至关重要。运动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起到减少肝脂肪变性、炎症、纤维化和全身脂肪的作用,从而促进肝脏脂质代谢,显著提高肥胖人群的胰岛素敏感性[4]。
运动类型的选择:
研究报道,脂肪肝具有良好的运动敏感性。即通过运动能有效改善肝脏脂肪变性状况,但不同运动干预脂肪肝人群的靶向作用有所区别。
有氧运动对心肺功能的要求较高,一些不适宜进行有氧运动的人群,抗阻运动则成为更好的选择。抗阻运动可降低NAFLD患者肝脏脂肪含量,改善肝功能状态,与有氧运动作用相似[5]。
有氧运动在减少体质量上效果显著,抗阻运动表现在增大肌肉力量和质量。研究显示,随着肌肉质量的增加,总脂肪量和躯干脂肪量出现减少。抗阻运动延缓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其机制可能与抗阻运动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而导致肝脏游离脂肪酸减少有关[6,7]。
运动时间的选择:
对NAFLD有益的最低运动时间尚不明确,但既往一些研究数据表明,运动时间与NAFLD之间有一定的联系[8]。
运动强度的选择:
不同的运动强度对NAFLD患者的影响不同。一项随机试验[9]评估了8周不同强度的有氧运动对肝脏脂肪水平的影响,发现即使低强度运动,也可以减轻肝脏和内脏脂肪含量。中等强度运动对NAFLD患者有益,但只有高强度运动可以降低患NAFLD的风险。但还需结合患者自身健康状况、运动爱好来调整最佳的运动时间。
由此,进行运动行为干预,需要坚持运动个性化,以中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坚持循序渐进的运动原则[10]。具体来讲,需要结合自身的体检报告,选择合适的有氧运动,例如,身体素质较高的中年人,可以选择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方式;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可以选择步行、做健美操等有氧运动方式。适合患者进行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还包括慢跑、打太极、骑自行车等[11]。
此外,患者需要控制好自身运动的连续时间、次数、强度,避免出现过量运动的情况,并且在运动过程中通过心率来判定自己是否适合持续运动。
例如,身体素质较差的老年人,每周保持4~5次的运动频率即可,每次运动时间需要控制在20~30分钟;身体素质较高的中年人,每周保持3次的运动频率,每次运动时间需要控制在40~60分钟。如果身体素质允许,患者可以在基础运动之上,每天快步走~步,在运动时脉搏在~次/min之间最为适宜,运动后疲劳感在10~20分钟内消失[12]。
对于儿童来说,推荐改变生活方式作为儿童NAFLD的一线治疗措施,增加中度和高强度的体力活动[13]。
通过上述的运动行为干预,患者在提高自身健康意识的同时,也利于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但患者在运动的同时,也要根据自身脂肪肝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及运动频率等,并长期坚持,相信会有积极的结果产生。
运动篇的完结,也为小赵的护肝之路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希望如小赵一样的脂肪肝患者能够积极治疗并进行适当的生活干预(包括饮食和运动等),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相信大家的脂肪肝也能似“暴走妈妈”一样“迎来春天”!
参考文献:(可上下滑动查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