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荟萃项流行病学研究的分析显示,饮酒与肝癌风险之间存在显著剂量反应关系,与不饮酒者比较,饮酒12g/d、50g/d、g/d和g/d的肝癌发病相对风险分别为1.08(95%CI为1.04~1.11)、1.54(95%CI为1.36~1.74)、2.14(95%CI为1.74~2.62)、3.21(95%CI为2.34~4.40)和5.20(95%CI为3.25~8.29),饮酒与肝炎之间存在交互作用4。
酒中的乙醇90%-98%在肝脏中代谢。长期饮酒,引起肝脏解*功能下降、营养素摄入量减少,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是诱发和促进肝癌发生的可能原因之一。酒精可作为HBV、性激素等肝癌危险因素的诱发剂、促进剂,有强化或促进致癌物的作用5。
饮酒与HBV、HCV感染在肝癌发生中的联合作用研究表明,人类肝脏一天最多只能代谢约80g乙醇,摄入过量的酒,会使血中乙醛浓度升高和蓄积,而乙醛具有致癌性和致基因突变作用;乙醇能诱导细胞色素PE1,导致自由基生成增多,加重和促使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损伤、肝纤维化,并通过多种机制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最终增加机体对HBV和HCV病*的易感性。另外,饮酒可以导致肝脏微循环障碍和肝内低氧血症、促使肝细胞凋亡等机制。
Khan在日本调查了例HCV感染患者,发现饮酒的HCV感染患者发生肝硬化和肝癌的危险性分别是非饮酒者的1.5倍和2.5倍,说明饮酒是HCV感染向肝硬化和肝癌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
在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中不乏有长期大量饮酒者。曹海霞等6对例HCC新发病例按性别、年龄、居住地进行人群为基础1:1配对病例研究,结果显示:每月饮酒总量>g以及饮酒总量>g/年者患肝癌的危险性更大,说明饮酒对HBsAg阳性在肝癌发生中可能有放大作用(下表)。饮酒对肝硬化癌变的作用约80%的肝癌合并肝硬化。酒精中*作为肝硬化的病因在亚洲为11%。酒精性肝硬化是导致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我国肝硬化患者也几乎均是酒精与病*同时存在。
MuKaiya等的研究表明,酒精能增加肝硬化和慢性肝病患者的肿瘤生长速度。重度饮酒导致肝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介导肝硬化的发生,并进一步发展为肝癌。在意大利肝硬化患者中,饮酒是独立于HBV和HCV的危险因素。饮酒与肝硬化(排除HBsAg和抗HCV阳性者)间存在剂量反应关系。当每日饮酒量分为0、<50、<和≥g四个等级时,OR值分别为1.0、2.1、14.1和44.7。
姚桢等7研究发现,饮酒者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癌的比例分别为29.6%和9.2%,而非饮酒者则分别为17.2%和3.5%(P<0.05);在肝硬化患者中,饮酒者有25.3%发展成为肝癌,而非饮酒者只有13.5%发展成为肝癌(P<0.05)。说明饮酒对乙型肝炎和肝硬化的病变过程有加速和加重作用。饮酒与吸烟在HCC发生中的联合作用有研究认为,在肝癌诱因方面,饮酒的危险性大于吸烟的危险性。有研究表明,当饮酒与吸烟同时存在时,肝癌危险性明显增加,OR值为9.6,提示吸烟与饮酒在肝癌的发生中呈现明显的超相乘模式。Mukaiya等用扩展Mantel方法分析吸烟和饮酒在慢性肝炎向肝癌发展中的作用发现,与既不饮酒又不吸烟者相比,戒烟者由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癌的RR值为9.4,持续吸烟者为15.4,只饮酒而不吸烟者为9.8,已戒烟的饮酒者为17.3,既吸烟又饮酒者则高达17.9。说明在慢性肝炎向肝癌的发展过程中,吸烟和饮酒起着互相促进的作用5。饮酒对已有肿瘤的影响为了证实酒精是否对已存在的肿瘤产生影响,Clghlan等8研究发现实验组较对照组(注入盐水组)大1倍,而且在肿瘤物质的广泛性和侵袭性上,实验组是对照组的8倍。并且证实,酒精可加快某些生长因子(如动脉内皮生长因子等)生成,而且酒精浓度越高,所形成的生长因子就越多。这些因子可使供应肿瘤生长的血管形成,进而加速肿瘤的生长并使之侵袭其他正常组织5。中国肝癌一级预防专家共识()推荐意见:酗酒者应戒酒:饮酒者的饮酒量应12g/d(A1)。
肝癌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饮酒是其中之一。在预防肝癌时,一定要戒酒。参考文献:
1.郑荣寿,孙可欣,张思维,等.年中国恶性肿瘤流行情况分析[J].中华肿瘤杂志,,41(1):19-28.DOI:10./cma.j.issn.-..01..
2.FergusonRA,GoldbergDM.Geneticmarkersofalcoholabuse[J].ClinChimActa,,(2):—.
3.IARC.IARCmonographsontheevaluationonthecarcinogenicriskofchemicalstohumans:ally1